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山路崩塌,露出的宝贝令人震惊

2023-02-25 18:02:21

来源: 广西卫视

1958年,广西横县(今横州市)那桑屯妹儿山附近,一条山路突然崩塌。路的崩塌使村民们很不安,但当人们翻动泥土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件被埋藏三千多年的西周青铜甬钟在尘土中重见天日。


【资料图】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古代文明陈列展出的第一组乐器文物,是一组大小不一的青铜甬钟,共四件。最大的这件,正是在横县那桑屯妹儿山路崩塌中被发现的青铜甬钟。它是目前广西发现最大的西周甬钟,也是广西最古老的甬钟之一。

专家根据其形制纹饰判定,这是西周早期到中期的器物。陈列在横县那桑钟旁的三件甬钟,则分别是出土于北流市民乐镇的兽面乳钉纹铜甬钟。

出土于宾阳芦圩的无纹铜甬钟和出土于宾阳县韦坡战国墓的窃曲纹铜甬钟,都属于战国时期的器物。

这四件不同时期的甬钟,均无任何历史文献记载。从出土到展出,数十年来,关于它们从哪里来,曾有何种用途,代表何种身份或象征等种种疑团,始终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探究的目光。

从商周时期开始,青铜乐器开始零星出现在八桂大地上。钟,青铜打击乐器,同时也是尊贵的礼器,象征着古代王公贵族的权力和地位。“甬钟”盛行于西周和东周时期,大量典籍记载了有关于周王室礼乐制度使用甬钟的内容。

关于甬钟的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的主张:有的说西周早期的甬钟起源于北方商代晚期的小铙,

有的则认为甬钟是从南方大铙演变而来

还有一种观点是甬钟因南北交流而产生。

甬钟的出土遍布于全国各地,迄今我国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甬钟约有三百多件,大多发掘于陕西。陕西长安斗门镇遗址出土的陶钟,被认为是甬钟的最早形态。

在广西,西周时期的出土甬钟不到十件,横县那桑钟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它厚重而精美,栾边饰水波纹,钲、篆饰斜肩雷纹,鼓部装饰有窃曲纹,这些纹饰与中原地区出土甬钟的纹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横县那桑甬钟最为罕见的特征,是它鼓部两侧在窃曲纹地上还附有类似螭的高浮雕装饰物。同时代的甬钟有不少在鼓部两侧饰以鸟纹,以此作为侧鼓音敲击点的标志。而横县那桑屯甬钟用高浮雕装饰物的这一做法在别处未曾见过,专家们据此判断,这个甬钟应该是本地工匠所铸造。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 蒋廷瑜 广西没有出过一套的(甬钟),大部分是单独一件出土,顶多是两件在一起出土】

时光流逝,战国之后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宫廷雅乐的繁荣局面结束了。与西周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广西青铜甬钟纹饰逐渐简化,工艺粗糙,甚至出现了素面甬钟。从厚重精美的横县那桑钟到纤细小巧的宾阳韦坡钟,恰恰体现了这一时代的变迁。秦汉之后,甬钟渐渐在广西失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时代,新的乐器。

1976年,轰动考古界的广西贵县(今广西贵港市)汉代“罗泊湾一号墓”被发现。墓主人身份高贵,其墓虽然被盗过,仍在挖掘后出土一千多件珍贵文物。

其中就包括了一批器型多样的精美乐器,铜鼓、环钮铜钟、羊角钮钟、竹笛、铜锣等等,林林总总的礼乐青铜器中,再也见不到甬钟的身影。

如果说,青铜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那么,以青铜制作甬钟等礼乐重器,不仅是礼乐教化王权制度的展现,也为艺术创造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乐为心声,青铜甬钟穿越如逝光阴,见证着中华民族 “钟鸣鼎食”的灿烂文化史。 

关键词:

最新新闻
回顶部